查看原文
其他

6件毛衣,63年爱情,20年“母子情”

重庆发布 2018-10-28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0月16日,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的几位医生,如约出现在重庆市渝北区一小区前,看望为他们织了六件温暖毛衣的“母亲”。


“马上重阳了,我们来看看妈。”该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海东如是说。


汪阿姨拿着毛衣给医生试穿。


“老伴穿的毛衣都是我亲手织的”


汪德秀就要满87岁了。自从2016年4月23日老伴陈世燮以93岁高龄走了后,汪德秀这间屋子里就空落落地只剩她一个人,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看着电视织毛衣。


汪德秀20岁时和老伴结婚,一起相伴走过人生63个年头。63年,两万两千九百多个日日夜夜。回忆起老伴在病床上最后的时光,那时她牵着他的手,不愿让他就这样离去,看着他身上插满的管子,他的痛苦也痛在她的心里。


老伴是在60岁时被怀疑患上脑癌,那时还没有脑部CT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只能靠癫痫等外显症状来推断。汪德秀不敢在老伴面前和医生讨论病情,也不敢和亲戚朋友说,晚上睡觉时也不敢睡得太死,要把一只手搭在老伴身上,害怕他夜里发病。那时家里没有电扇,怕他热就整晚给他扇扇子,一直到自己眼睛睁不开了倒下睡着。


“死我不怕,但是我害怕孤零零一个人。”汪德秀说,老伴走后,她太想他了,只有靠织毛衣来分散注意力,这样就不会感觉无聊难过。“老伴这一辈子穿的毛衣,都是我亲手织的。”


“我想走之前给你们织件毛衣”


她的大儿子已经去世了,二儿子、三儿子平时没和她住一起。独居在家的汪德秀想到这里,赶紧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她在织毛衣,几十年前就学会的,当年邻里都夸她手艺巧。


第6件毛衣织完时,汪德秀小心翼翼地将针脚细密的毛衣叠平整,衣领上还用一条细麻绳坠套上自制的标签——标签上写着“一等毛线”,这些毛线是她专门到新华路市场挑选的。


她拎着这包毛衣,颤颤巍巍地走进了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以原324医院为主组建,隶属西南医院领导管理)呼吸科,并将它们分发到几位主治医生手里。


汪阿姨织的6件毛背心。


“这件是给潘医生的,这件是母医生的……你们几个的尺码不一样。”见到李海东时,汪德秀特别拿出最底下的一件:“这件是我专门比到你身材织的。这二十几年我和老头都是在你这里住院看病,你的身材我都记熟了。”


送完毛衣,汪德秀笑得像个孩子。不过,她随后的一句话却让医生们忧心忡忡:“天气这么热,但我想还是把毛衣送来。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还能挨多久,你们都是好人,我想给你们织件毛衣。”


“我们就是你的儿女”


李海东已经在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工作了十多年,对汪德秀这位老太太,他印象颇深。


汪德秀和她老伴陈爷爷都是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的老病号了,尤其是陈爷爷,十天半月都会出现在医院。李海东清晰记得,2015年4月,陈爷爷在呼吸科安详离世。

       

后来汪德秀因为思念过度,出现了精神抑郁症状,并陆续检査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结石和右胸占位等健康问题。今年7月,汪德秀因为肺炎又再次住进了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呼吸内科。



汪阿姨翻看新织的毛衣。


因为年事已高,老人家的双手总不由自主地颤抖,眼力也大不如前。每次査房和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李海东都会在这里多站一会儿。

       

汪德秀总是拉着他的手念叨:“李医生,你是个好人哦,我老头住院时候你一守就是几十个小时,他走那天你还一直喊陈爷爷陈爷爷想把他喊醒。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会永远记得你们这么多年对老伴和我的照顾。”


汪德秀的儿子陈建初说,母亲制作这6件毛背心,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一天打5钱(重)的毛线,织好一件背心差不多要近两个月吧。”老人家受身体情况所限,无法编织花纹图案,只能采用平针手法,估摸着每个医生的身形大小来制作毛背心。想着大多数医生要穿军装,她专门挑选了绿色系的毛线、桃尖领款式。


“我们必须去看看老太太。”医生们一商量,都说天气凉了,是老年病复发高峰期,“老太太把我们当儿女看,我们也早已把她当妈了”。



重阳节前夕,医生们来看望汪阿姨。


重阳节前,一群儿女来看她


10月16日,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的医生们如约出现在汪德秀家的小区楼下。


呼吸科李海东主任、胸外科裴家强医生、精神卫生中心胡光涛副主任计划这次上门不仅仅是看看汪德秀这么简单,还想针对老人家的身体状况为她会诊。


而医院政委暨剑波、副院长吴友良不仅为老人家带来生活慰问品,还为她带来了一份特殊的聘书——聘请汪德秀同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958医院终身医疗服务监督员。


“哎呀!上班这么忙,你们怎么来了?”87岁的汪德秀老人言语中带着惊喜,又仿佛有些埋怨,三步并做两步往家门口挪着并不大方便的腿脚。


“来看看你嘛!”李海东微微笑着,一边进门一边熟络地回答着前来迎接自已的汪老太太。话音才落,还没来得及多寒暄几句,老太太就上前紧紧地抱住了他,伏在李主任胸前哭得像个孩子。“我的儿子哦,我好想你哦。”


李海东没有说话,眼眶却也湿润了,这个拥抱就像盛夏7月的那天,在医院里和汪老太太分别前一样。



李海东一进门,汪阿姨就上前抱住他,哭得像个孩子。



打毛线成了汪阿姨的精神寄托。


汪德秀家中客厅到处都是老伴的照片,平日回忆过去她也会默默地红了眼眶。汪婆婆说,这些毛衣,是她的一份心意,希望医生们能喜欢,在面对前来看望她的医生们时,就像见到了亲人,也想起了老伴。


但医生们的会诊和慰问,似乎让老人释然了很多。李海东拉着老人的手,用温和的声音告诉她:“我们就是你的儿子,有撒子事,你就喊我们。”


“没得撒子,我现在过得很舒心,每天打打毛线,逛逛菜市场,看看《动物世界》。那个好看。”说这话时,汪德秀的眼睛里闪动着温暖的光。“放心嘛,我不得再乱想了。”


有人提议拍张合影,汪德秀赶忙点头,说要冲洗出来摆放在家里。


“回头我们给你送过来。”“不,我要自己来医院取!”汪德秀坚持道:“你们这么忙,我反正在屋头没得事,就当妈来看你们这些娃儿嘛。”


今日重阳

家中老人也在等你

早点下班陪伴他们吧


大家都在看


解除“一禁三限”,主城四桥明天的交通预测来了……


一图读懂!重庆火锅与小面有多火?这些数据告诉你


嘉陵江牛角沱大桥明天起全面通车 “一禁三限”措施解除




来源:重庆发布 重庆晚报 

采写:姚於 宋剑 邹宇铭(实习)

摄影:罗杨

编辑:郑玉霞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